黑鱼、水晶和矿山里的生态经济学

南方日报   2023-07-10 10:57:30


(资料图片)

王庆峰

发展经济必须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吗?保护生态一定会阻碍经济增长吗?当两者出现矛盾时,又该如何作出选择呢?这是生态经济学研究绕不开的三个重要问题。

行走在浙江乡下,有三样东西,与遥远的追问产生了共振。这就是杭州市新宇村的黑鱼、金华市上河村的水晶和湖州市余村的矿山。它们都曾是村民致富的“第一桶金”,但也是人居环境“脏乱差”的源头,面对垃圾遍地、臭气熏天、污水成河,究竟该怎么办?在浙江“千万工程”的实践中,三个村庄给出了答案。

上世纪90年代,杭州市新宇村的“黑鱼经济”风生水起,这里紧挨京杭大运河,水网密布,资源丰富,村里掀起了黑鱼养殖潮。村民腰包鼓了,但随之而来的空气、水体污染成为发展阵痛。几经权衡,新宇村决定换一种思路,关停黑鱼塘,改成荷莲塘。如今,“养殖村”变身“荷花村”,千亩荷塘接天映日,产出了高价“水果莲子”,发展出了高端文旅产业。前后的巨大变化表明,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不是对立的,而是共存的。急功近利、寅吃卯粮,终会因小失大;用好资源禀赋、摆脱路径依赖,一定大有可为。

距离约200公里之外的金华市上河村,清澈的壶源江环村而过,小朋友们畅快戏水捉鱼,构成一幅清新雅致的夏日图景。很难想象,这曾是一条恶臭的“牛奶河”,300多家水晶作坊日夜打磨,废水废渣直排入江,鱼虾几近绝迹。痛定思痛,上河村迈出整改步伐,告别家庭作坊模式,将水晶产业统一迁入工业园区。分析这段历史,环境保护的确给当地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压力,但这种压力更多源于产业发展方式不合理。在当地水晶产业找到转型升级之路后,不仅促使人居环境质量有效提升,也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更大空间。

大名鼎鼎的湖州市余村,是“两山”理论的发源地。上世纪八九十年代,这里热衷于炸山开石办水泥厂,然而也使得粉尘蔽日,山变成了“秃头光”,水变成了“酱油汤”。面对经济和生态之间的矛盾,余村人做出抉择,关停矿山,投身修复。当时许多人不能理解,但如今,这里处处修竹茂林、溪流潺潺,游客络绎不绝,村民们恍然大悟:“环境真的能卖钱!”生态环境用之不觉、失之难存,必须算大账、算长远账、算整体账、算综合账,当“鱼和熊掌不可兼得”时,宁可暂时影响一点经济发展,也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。

从黑鱼到水晶再到矿山,无一不验证了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道理——有绿水青山就不愁没有金山银山;我们既要绿水青山,也要金山银山;金山银山必须建立在绿水青山的坚实基础之上,当遇到矛盾时,宁要绿水青山,不要金山银山。这就是新时代的生态经济学,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,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,青山就定不负人,就一定能带来富饶丰盛的金山银山。

(文章来源:南方日报)

最新资讯

猜你喜欢